
联系我们
荆石斋文化交流中心
联系人:荆石斋
手机:18606499889
地址:山东.滨州.邹平
联系人:荆石斋
手机:18606499889
地址:山东.滨州.邹平
林 林
介绍
林林:原名林印山,著名诗人、作家、翻译家、外交家。1910年出生于福建省诏安县桥园村,原名林仰山,林林是他在日本东京写诗时起的笔名,取自柳宗元的“总总而生,林林而群。”老诗人、老作家、外交工作者,中国作家协会顾问、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、 中日文学研究会会长、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、顾问。1929年,林林就读于北平中国大学,1933年毕业。同年赴日本,到东京早稻田大学读经济学,后转为文学。在日本期间他加入了左联东京分盟,办过《杂文》、《东流》、《诗歌》等文学刊物,常与郭沫若先生交往,得到他的支持。1936年林林回上海,在《救亡日报》社工作,主编《文化岗位》副刊。郭沫若曾为报社社长,夏衍为总编辑,林林是他们的助手。后上海沦陷,报社迁至广州,又至桂林,林林等为办报辗转奔波,不遗余力。《救亡日报》为唤醒民众团结抗日产生过巨大的影响。1941年,廖承志指派林林作为保卫中国同盟主席宋庆龄的代表,前往菲律宾办报,开展抗日救亡运动。后来他在那里领导创办了《华侨导报》。从1941年起至1945年日本投降,林林与当地人民并肩抗击日本侵略军,出生入死,屡历险境。一次他们的游击队在山村驻扎,遇日军搜索,他躲进了玉米地,日军架起机关枪扫射,密密的子弹从身边穿过,他险些遇难。一次他在和俘虏谈话时,又差点被日本人拉响的手榴弹炸死。在人们印象中,林林是温文儒雅的诗人和学者,殊不知他还曾打过游击,战斗在异国他乡的高山密林中。1947年,林林回到香港,继续从事文化工作,当选为全国文艺协会香港分会常委。 1949年,林林奉命回广州,参加接管文化单位的工作。 新中国成立后,他曾任广东省文化局副局长,后调任驻印度大使馆文化参赞。1958年任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亚非司司长。1973年起任对外友协副会长。他曾是全国政协第五、六、七届委员。兼任中日友协副会长、日本文学研究会会长、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诗词学会副主席、郭沫若研究会会长、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务。林林同志还是我国知名的散文家。林林同志还是一位翻译家。林林同志还是一位书法家。 |